学术信息

学术信息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力以赴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发布日期:2016-04-04访问次数:

                                                   


  2016年04月03日 09: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帆

  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最基本生活必需品,自古以来“粮安天下”的古训告诉我们,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稳定。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更是凸显战略价值。“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要将自己的“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如何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此本网记者采访了AG真人国际教授张俊飚。

  中国社会科学网:粮食安全的意义是什么?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如何?

  张俊飚:粮食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生活必需品,由于粮食的特殊性,粮食问题往往超越了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还不强、农业自然资源十分短缺和人口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努力,我国依然较高质量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保障了近14亿人口的饭碗安全,这是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内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1%左右人的吃饭问题,更是一个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农业发展实实在在的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内来看,粮食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弱,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小,虽然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各项惠农政策激励等方式,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连续12年增长,但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我国水土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以扩大面积、低价保护和收购等传统方式来确保粮食安全供给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外来看,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和专业化的分工以及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供给渠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我国从国际市场上能够也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农产品,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是这种贸易必然会受到各个国家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国内外市场的统和必须与我国的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相联系,科学有效和适度衔接。

  我们应当认识到,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利用轻养护和依靠高投入获取高产出的做法,使得粮食生产所必须的农业资源环境不断恶化和质量衰减,直接引致了粮食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的不断弱化,使得粮食生产与充分供给的风险不断加大,粮食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

  中国社会科学网:供给侧改革给粮食生产和安全带来了那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张俊飚: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事实上,这种改革的提出是基于2015年我国出现的粮食产量、粮食库存和粮食进口“三量齐增”的困局。这一困局的是由是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品质差,国际竞争能力弱,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难以对接等原因导致的。为此,实施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供给侧的改革更多的是结构性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的转换思路,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来安排粮食生产。要做好产品种植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按照市场需要和符合消费需求的原则来安排粮食作物的品种搭配以及在区域空间上的实施问题。如果从区域看,要让不适合粮食生产或者粮食生产能力低的土地休养起来,在适当降低总量供给的情况下来恢复地力和提高潜力,通过“藏粮于地”来确保未来粮食安全。在粮食生产的方式上要“藏粮于技”,要转变以前的不惜以高成本投入为代价来获得粮食高产出的传统思路,按照市场需求和发挥要素替代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如推广有利于环境友好和提高肥效的减量施肥技术、机械替代人力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品质较好并增产潜力大的优良品质等。最后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农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短板”。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解决粮食安全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多措并举切实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张俊飚:当前粮食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千方百计的提高粮食产能,而非产量,要具有随时可以进行资源调配和生产供应的能力,也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和国内粮食库存较多的机遇,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千方百计的做好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工作。

  粮食安全的难点在于不断增强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力。在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和土地细碎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要实现生产者收益增加,必须设法让单位成本降下来,让整体收益增上去,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机械化加快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经营,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化解粮食安全的风险与难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何解决既要向粮食要安全也要向粮食要经济这一命题,切实保障农民增收,进而推动三农的全面发展?

  张俊飚:虽然粮食安全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属性,或者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在我国,粮食问题关乎“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农业安全、社会稳定和农民利益,如果农民的利益保证不了,就意味着粮食生产主体会因利益受损而丧失积极性。这就需要在讲粮食安全政治账的同时,也必须讲粮食安全的经济账,通过经济账的核算和实现,来确保政治账的稳定收益。但这些账的核心是最基础层面上的农民利益账,要让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让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不受影响,让农民“有奔头”,才会让农业有希望,让农村有未来。

   本网记者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