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信息

党建信息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建信息 > 正文
经济学系党支部召开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0-12-25访问次数:

 

2020年12月24日下午,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集中讨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法律法规和保密知识,同时分享研讨经济学系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内容。此次学习活动由涂涛涛副教授主持,祁春节和黄宁阳老师领学,经济学系全体老师参加。

本次会议分为以下三个重要议程:

第一个议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分享与研讨。课程思政是经济学系党支部今年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在本学期的课程中,多位老师结合自身所授内容,设计思政元素,向员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此次学习活动中,祁春节老师就其所承担的《宏观经济学B》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他特别指出,宏观经济学既是一门员工受益面很广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育人元素非常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要。根据设计,本门课程主要实现四大思政育人目标:一是政治信仰——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培养员工以马列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二是价值取向——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培养员工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实的结合,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三是理想信念——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让课堂充满主旋律、正能量,培养员工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更加注重拓展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敢于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发声,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四是社会责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员工立鸿鹄之志,把“小我”融入“大我”,更加注重在集体的力量中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培养员工勇于承担祖国赋予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公司产品改革,树立正确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教学,有效挖掘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重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及“思政”的教学设计,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嵌入育人要素,积极探索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课程思政”元素,调整《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

IMG_7877

黄宁阳老师也就其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教学案例。她说,在《宏观经济学》“一国国民收入”章节的学习中,就可以教育员工作为中国人为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应该感到无比自豪。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是日本的2倍,美国的60%。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之间还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德英分别是世界第四、第五经济大国。而且中国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实力,在国际舞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MG_7885

第二个议程是学习讨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经济系主任曾光老师首先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分析了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五唯”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问题,并结合方案中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与传达。引导老师们结合自身教书育人实践,讨论如何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

IMG_7865

黄宁阳老师就《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与思考。她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分享:一是为什么要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二是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四个面向”;三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观念中的“五个坚持”;四是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改革。并结合的学习情况,分享了自己对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要实现“四个转变”的理解和认识,即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转变为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能力并重。在研究生教育中要特别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应用的关系、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评价的关系。她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如果说,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创业生长点,那么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而高校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我们要明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用我们的学识、情操和人格魅力教育影响我们的员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涂涛涛老师对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首先指出,关于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可以探索可行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联合培养 的目的在于,促进研究方向与学科的交叉。其次,可以尝试探索构建“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平台。科研活动的主体应该是研究生,然而,目前研究生主动探索、主动研讨的积极性尚不足。学院的科研交流平台通常并非以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为核心。建议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强院内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再次,关于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应该不断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进一步完善落实"凡剽窃,即出局"的严谨治学规范。最后,在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方面,建议将读书笔记撰写作为研究生日常考核的重要指标。读书笔记的撰写,需要突出批判性,即需要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即要理顺研究的主线,同时也要发掘论文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第三个议程是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这一议题的学习由祁春节老师领学。祁老师结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学习,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说,近段时间以来,他集中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20年11月16日期间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54篇重要文稿,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多篇依法治国相关文章,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陈一新同志发表的《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到“八个深刻把握”达到“五个成效”一文》。本次的学习分享包括以下三大内容:一是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着重做到“八个深刻把握”;三是力求达到“五个成效”。

IMG_7869

一是关于党法关系的理解。他指出党法关系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党法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高度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同志说得好,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因为,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与法律,党同时领导人民实施宪法与法律,党自身又必须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这一论断抓住了党和法关系的要害。“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不能说是“党比法大”;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也不能说是“法比党大”。党与法,法治与政治,是相互依托,共存共生的。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权大还是法大”是个真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那么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二是着重做到“八个深刻把握”,即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彰显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总体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的政治方向,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的战略定位,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工作布局,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点任务,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阐明的重大关系,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的重要保障。

三是力求达到“五个成效”。具体来说,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新时代各项工作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通过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力求达到“五个成效”:学出内心的“信仰”,讲出真理的“味道”,研出深刻的“真知”,干出精彩的“亮点”,压出担当的“铁肩”。